周起元传
周起元,字仲先,海澄人。万历二十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知浮梁、南昌,以廉惠称。
行取①入都,注湖广道御史。方候命,值京察。……居二年,御史命始下。
会太仆少卿徐兆魁以攻东林为御史钱春所劾,起元亦疏劾之。奸人刘荩臣,疏诋顾宪成②。起元愤,力斥其谬。荩臣遂讦起元,益诋宪成。起元再疏极论,其同官翟凤翀、余懋衡、徐良彦、魏云中、李邦华、王时熙亦交章论列。……吏部侍郎方从哲由中旨③起官,起元力言不可。吏部尚书赵焕出云中、时熙于外,起元劾其背旨擅权,坐停俸。
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卒以东林故,出为广西参议,分守右江道。柳州大饥,群盗蜂起,起元单骑招剧贼,而振恤饥民甚至。移四川副使,未上。会辽阳破,廷议通州重地,宜设监司,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
天启三年入为太仆少卿。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十府。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遇大水,百方拯恤,民忘其困。织造中官李实素贪横,妄增定额。苏州同知杨姜署府事,实恶其不屈,摭他事劾之。起元至,即为姜辨冤,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实欲姜行属吏礼,再疏诬逮之。起元再疏雪姜。魏忠贤庇实,取严旨责起元,令速上姜贪劣状。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忠贤大怒,矫旨斥姜为民。实以此敛威。
六年二月,忠贤欲杀高攀龙、周顺昌六人,令其党李永贞、李朝钦诬起元为巡抚时乾没④帑金十余万。矫旨逮起元,缇⑤使至漳州,士民大惊,又传闻退赃即可赎身,于是父老在四城门设了木柜,号召投钱。不数日钱满,缇使也为之感动。周起元被押解至京,落于都指挥佥事许显纯之手。许“略晓文墨,性残酷”,杨涟等十余人皆死其手。周起元身受严刑,屈打成招,九月毙之狱中,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后人称周起元、高攀龙等七人为“后七君子”。
(选自《明史·周起元传》,有删节)
【注】①行取:明制,地方官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清初沿袭。②顾宪成:东林党领袖。③中旨:唐、宋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④乾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⑤缇:指逮捕犯人的骑兵。下列句子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诋顾宪成诋:毁谤 |
B.荩臣遂讦起元讦:攻击 |
C.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侵:侵犯 |
D.矫旨斥姜为民矫:矫情 |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周起元“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起元愤,力斥其谬 ②而振恤饥民甚至 ③实以此敛威 ④起元再疏雪姜 ⑤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 ⑥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
A.①③④ | B.①④⑥ | C.②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起元按行取制度赴京待命,拟任湖广道御史,但由于无端被卷入党派之争,两年后才正式任职。 |
B.周起元同情并支持东林党,多次上奏疏弹劾那些诋毁东林党的朝中大臣,他也因此而被贬官。 |
C.周起元廉洁爱民,巡抚苏、松十府,不取百姓一丝一物,并与贪婪蛮横的李实直接展开斗争。 |
D.周起元被诬告后,漳州的父老百姓在四个城门设了木柜,号召人们为他凑足钱,想为他赎身。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
(2)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韩荆州书
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 干:得罪 |
B.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究:学问 |
C.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见:接见 |
D.未下车,即辟荀慈明辟:征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令人之景慕 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 |
B.岂不以有周公之风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 |
C.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
D.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白“充满自信”的一项是( )
①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②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③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 ⑥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提醒韩荆州不要因自己富贵就蔑视地位低微的人,他们人数很多,其中一定会出现像毛遂那样的奇才。 |
B.李白十五岁流落楚汉时爱好剑术,冒犯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写了许多文章,又与很多卿相显贵有矛盾。 |
C.李白认为韩荆州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作品一经他的品评认可,自己就可以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 |
D.韩荆州对各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非常感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①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诘、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①涵煦:滋润化育。②本:描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按:按照 |
B.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数:计算,列举 |
C.道其风俗之美道:陈述,称道 |
D.遂书以名其亭焉名:命名 |
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耸然而特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B.辟地以为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C.盖天下之平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其皆出于此乎 |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孔子曰:何陋之有 |
B.甚矣,汝之不惠 |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
D.微斯人,吾谁与归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 |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滃然”,就点出了景物的特点。 |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们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 |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
第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气高抗,不慕当世。王莽末,民不堪命,恽西至长安,上书谏莽曰:“臣闻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莽大怒,即下诏狱,劾恽大逆。犹以恽据正义,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导恽,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恽终不转,曰:“所言皆天文大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经冬,会赦得免,因南游苍梧。
建武初,自苍梧还乡里,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久之,为郡功曹。
汝南旧事,冬飨,百里内县皆持牛酒到府宴饮。时太守欧阳歙飨礼讫,教曰:“西部督邮繇延,天资忠贞,禀性公方,典部折衡,摧破奸雄。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恽前跪曰:“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按延质性贪邪,所在荒乱,虐而不治,冤慝并作,百姓怨之。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此既无君,又复无臣,君臣俱丧,孰举有罪?君虽颠危,臣子扶持,不至于亡。”歙甚惭,遂不宴而罢。恽归府,因称病。延亦退。
(门下掾)郑次都素清高,与恽厚,招恽去,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次都遂去,隐于弋阳山中。居数月,延果复召,恽即去,从次都止,渔钓甚娱。留数十日,恽喟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乎?”次都曰:“吾年耄矣,安得从子?”各别去。
郡举孝廉,为郎,迁上东门候。世祖注尝夜出,还,诏开门欲入,恽不内。上令从门举火射帝面,恽对曰:“火明燎远。”遂拒不开。明日,恽谏曰:“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民惟正。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由是上重之,后为梁令、长沙太守,崇教化,表异行。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世祖:汉光武帝刘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莽大怒,即下诏狱 狱:监狱 |
B.遂系经冬,会赦得免系:羁押 |
C.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显:显现 |
D.诏开门欲入,恽不内内:同“纳”,交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若属皆且为所虏 |
B.久之,为郡功曹不知东方之既白 |
C.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以为桂林、象郡 |
D.恽归府,因称病不如因善遇之 |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能表现郅恽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
①志气高抗,不慕当世 ②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 ③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 ④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乎 ⑤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 ⑥崇教化,表异行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莽末年,郅恽到京城长安,借天命祸福之说劝谏王莽还政于刘氏,退回臣子之位,因此惹得王莽大怒,但终得赦免。 |
B.郅恽认为西部督邮繇延生性贪婪邪恶,治理政事荒废而紊乱,劝谏郡守欧阳歙将他弃用,正因此,繇延没有获得推荐。 |
C.郅恽虽一度追随友人郑次都归隐山林,但终不肯与鸟兽为伍,可见他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入世的,主张人生要有所作为。 |
D.文中写到了郅恽三次直言进谏,前两次都因所谏招惹大祸。只有第三次劝谏光武帝刘秀,反而得到了刘秀的器重。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钅舌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③,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澍就擢巡抚 擢:升迁 |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豁:免除 |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 |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卒:最终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
①总督蒋攸钅舌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④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财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 |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