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注]坟籍:泛指古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适河东卫仲道适:前往 | B.归宁于家归宁:女子回到娘家 |
C.流离涂炭涂炭:遭受火灾 | D.追原祀罪原:推究 |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文姬为胡骑所获②祀为屯田都尉 |
B.①时公卿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②及文姬进,蓬首徒行 |
C.①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②赐以头巾履袜 |
D.①而不济垂死之命乎②于是缮书送之 |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蔡文姬识见才具的一组是( )
①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②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③祀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 ④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⑤闻夫人家先多坟籍。 ⑥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⑦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⑧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①③⑤⑦ | B.②③⑥⑧ | C.②④⑤⑦ | D.①④⑦⑧ |
对文中内容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蔡文姬虽出身名门,可一生命运甚为坎坷。她先后嫁了三个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
B.董祀犯法,是蔡文姬有胆有识,当着众多公卿名士和远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得免一死。 |
C.东汉末,蔡文姬曾在北地流亡十多年,后来,因曹操和其父是老朋友,又十分赏识文姬的超群才具,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文姬始得归汉。 |
D.曹操不但同情蔡文姬的遭遇而且又派去十个人,帮助蔡文姬把四百多篇文章抄写下来。 |
把“陈留董祀妻者……”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
(2)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3)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下列句子文言句式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博我以文使动用法。 |
B.是丘也判断句。 |
C.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
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
下列句子中加点汉字活用现象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使王天下(名词使动用法,使……称王) |
B.民多疾病(名作动) |
C.而民说之(通假,通“悦”,意动) |
D.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意动) |
下列句子中加点汉字活用现象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下(名作状,向下) |
B.止子路宿(使动) |
C.不仕无义(名作动) |
D.欲洁其身(使动,使……高洁) |
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字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
B.桀、纣暴乱(古义:暴力混乱;今义:暴动骚乱) |
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治,古义:措施、法度) |
D.无几何也(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
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字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
B.恐吾无其实(古义:它实际的数目;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
C.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
D.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