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
A.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 B.承认列强在华权益,缓和与列强的矛盾 |
C.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 D.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实行独立侵华政策 |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 ②关贸总协定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联合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 |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
C.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的开展 |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
央视3套播出的《歌声飘过30年(1979—2009)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很吸引眼球。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A.《我是公社小社员》 | B.《春天的故事》 |
C.《走进新时代》 | D.《在希望的田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