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变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
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
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
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
牵牛花的红花(R)对白花(r)显性,阔叶(B)对窄叶(b)显性,它们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将纯种红花窄叶植株与纯种白花阔叶植株杂交,F1植株再与“某植株”杂交,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植株数分别是354、112、341、108,则“某植株”的基因型为( )
A.RrBb B.rrBb C.Rrbb D.RRbb
如图是某DNA片段的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则该DNA片段
A.含有5种碱基 |
B.转录的模板是甲链,其中的碱基序列代表遗传信息 |
C.转录的mRNA片段中共有18个核糖核苷酸,6个密码子 |
D.箭头所指碱基对GC被TA替换,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会改变 |
水稻螟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如果使用杀虫剂灭虫,初期效果非常显著,但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失效。对此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A.害虫接触农药后,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 B.农药的作用下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
C.随时间延长,农药逐渐分解,药效降低 | D.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
用生长素和秋水仙素分别处理二倍体番茄的花蕾和幼苗,成熟后所获得的果实中分别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
A.2和4 | B.2和2 | C.4和2 | D.4和4 |
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花传粉,下图可以表示自交系第n代个体中纯合子几率是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