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右图)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 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 B.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
C.有利于小农经济在秦国的确立 |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
苏联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大饥荒:(1)1921—1923;(2)1932—1933;(3)1946—1947。其中1932—1933年的大饥荒与什么事件有关?
A.农业集体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苏联卫国战争 |
某一学说的出现,使到“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这一学说是
A.哥白尼日心说 | B.牛顿经典力学 |
C.马克思主义 | D.达尔文进化论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发生于同一时代 | B.都是暴力革命 |
C.都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 D.都反抗专制压迫 |
英国历史上某部政治文献最初的目的在于保护贵族和教会的自由,而非所有人的自由,后来却成为了英国宪法的基石,这部政治文献是
A.《大宪章》 | B.《权利法案》 |
C.《大抗议书》 | D.《人民宪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