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这时生态因素对该种群没有作用 | 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稳定 |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 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
如图为不同温度下金鱼的代谢率(耗氧量)与氧分压的关系图。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在一定范围内,代谢率随氧分压下降而下降 |
B.25 ℃环境中金鱼的代谢率比15 ℃环境中的高 |
C.代谢率最大时的最低氧分压随温度不同而不同 |
D.氧分压超过一定范围后,代谢率不再随氧分压增加而增加 |
某实验室利用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5 |
B.甲、乙两发酵罐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4∶3 |
C.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气存在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
某些小分子物质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入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细胞需要该物质 |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C.某些膜蛋白是依赖于ATP的载体分子 |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
关于线粒体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内共生假说:即线粒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下列哪项叙述不支持该假说()
①线粒体DNA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
②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与细菌细胞膜成分相似
③线粒体与细胞菌中都没有叶绿体
④线粒体与细菌都具有类似的核糖体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