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丙】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下列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C.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菊,花之隐逸者也。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类比,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释【丙】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赏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惊疑,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阅读上文,填写下表。

表示时间词语

未几
既而

山市的变化阶段
初生阶段
发展阶段
阶段
消失阶段

解释下列划线词。
(1)近中无此禅院()(2)楼一座()
(3)如星点()(4)凭或立()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高睥睨——断壁残 B.相惊疑——瞻前
C.亿万计——一当十 D.人烟市——无忌惮

翻译下面句子。
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根据提示,写出奂山山市的鲜明特点。
(1)色彩艳丽:碧瓦飞甍。(2)规模宏大: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3):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4)形象逼真: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题目。(14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还家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3)不可缺诚:
(4)亡天下卒:
与“渔人甚异之”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选项是()

A.处处志之。
B.此乃朕之甲兵也。
C.具答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2分)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或史实当中获得的启示。(2分)

【古文阅读】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传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指泰山、衡山等中国名山。②霁:雨过天晴。
下列各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妙用真人祠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B.日,天宇晴霁实欲界之仙都
C.哀转久无一乌
D.渔者歌曰不知其

下列“之”的意义或用法与“春冬之时”相同的一项是()

A.久不散 B.有丝竹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D.何陋

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甲乙两文都描写三峡之巫山,都写出了巫山的特点。为表现这一特点,甲文语句“”从侧面进行描写;乙文语句“”从正面进行描写。

文言文阅读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 书》)
【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下面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为学吾知子所以距我
B.则孤陋难成登轼望之
C.求其是非之所在无从致书
D.终无济天下三顾臣草庐

文章强调做学问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面临中考的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做?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次日 ( )②忽闻疾风西来 ()
③一霎而 ( )④此西南十里 ()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夜半而鸟出”相同的一项是()

A.吾恂恂 B.野芳发幽香 C.泉香酒洌 D.人不知不愠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令 各 将 束 草 掷 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