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表明:密度大于液体的固体球,在液体中开始时是竖直加速下沉,但随着下沉速度变大,其所受的阻力也变大,到一定深度后开始匀速下沉。下表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固体球在水中竖直匀速下沉时的速度与哪些量有关”实验时得到的数据记录(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4/3πr3)。
次序 |
固体球的半径 r/(×10-3m) |
固体球的密度 ρ/(×103kg•m-3) |
固体球匀速下沉的速度v/(m•s-1) |
1 |
0.5 |
2.0 |
0.55 |
2 |
1.0 |
2.0 |
2. 20 |
3 |
1.5 |
2.0 |
4.95 |
4 |
0.5 |
3.0 |
1.10 |
5 |
1.0 |
3.0 |
4.40 |
6 |
0.5 |
4.0 |
1.65 |
7 |
1.0 |
4.0 |
6.60 |
(1) 第1、2、3三组数据可知,因为阻力的原因,固体球在水中竖直匀速下沉时受到重力与浮力并不相等,重力与浮力之比恰好为 ;
(2) 由第1、2、3三组数据可知:密度相同的固体球在水中匀速下沉的速度与固体球的 成正比。
(3)若固体球的半径为2.0×10-3m,密度为3.0×103kg/m3,则其在水中匀速下沉的速度
是 m/s。
(4)对于固体球在水中从静止开始竖直下沉的过程,四位同学描述出了重力对固体球做功的功率与其下落时间关系的P-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 放在水平桌面上, 、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而且 板可绕 转动。
(1)如图甲所示,以法线 为轴线,把纸板 向后缓慢旋转,在 上 (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 。
(2)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从表中可以看到实验时入射角在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入射角。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
|
2 |
|
|
3 |
|
|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出了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此固体是 “晶体”或“非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在 段是 态。
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实验中
(1)小明想测量干路电流,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检查电路发现只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在这根导线上打上“ ”,并改正。
(2)连接正确的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 ,请在图乙中画出指针的位置 为指针转轴)。
(3)小明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改变电表位置,将测量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支路电流 |
支路电流 |
干路电流 |
1 |
0.30 |
0.16 |
0.46 |
2 |
0.20 |
0.20 |
0.40 |
3 |
0.24 |
0.34 |
0.58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 。
(4)第1次实验发现,灯泡 比 亮,则灯泡 的电阻 灯泡 的电阻;若两灯泡灯丝长度相同, 的灯丝更细。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机械效率,要从研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出发,寻求办法。
(1)为了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小明选取了大小相同的滑轮,利用图甲和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并把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次数 |
滑轮 材质 |
钩码重 |
提升的高 度 |
有用功
|
拉力
|
绳端移动 的距离 |
总功
|
机械效率。 |
1 |
铝 |
1 |
0.1 |
0.1 |
0.6 |
0.3 |
0.18 |
|
2 |
铝 |
2 |
0.1 |
0.2 |
1.0 |
0.3 |
0.3 |
|
3 |
铝 |
2 |
0.2 |
0.4 |
1.0 |
0.6 |
0.6 |
|
4 |
塑料 |
2 |
0.2 |
0.4 |
0.8 |
0.6 |
0.48 |
|
5 |
塑料 |
2 |
0.2 |
0.4 |
2.1 |
0.2 |
0.42 |
|
①比较1和2两次实验发现: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提升的钩码 ,机械效率越高。
②比较3和4两次实验发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 有关。
③比较 两次实验发现: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机械效率与提升钩码的高度无关。
④第5次实验室利用了图 的装置完成的,判断依据是 。
⑤利用图甲的装置,把重 的物体用 的拉力迅速拉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可见如果没有刻度尺,只有测力计,也可以测量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小明利用图丙装置实验发现: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摩擦有关,与物重无关。保持斜面倾斜程度不变,可以采用 的方法减小摩擦,从而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3)实验表明:额外功越小,总功越接近有用功:进一步推理得出:假设没有额外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可见使用任何机械都 。下列物理规律的得出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焦耳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阿基米德原理
、欧姆定律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 ,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照相机”、“幻灯片”、“放大镜”)
(2)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 、 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图丙所示 、 分别表示蜡烛在 、 处所成的像)。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
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
②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处,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聪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拿起的眼镜是 。(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