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渔人甚异之( ) (2)便要还家( )
(3)便扶向路 ( ) (4)欣然规往( )选出加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D 无丝竹之乱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C.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 B.泯然众人矣 |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D.余闻之也久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川先生即宋朝文学家王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王子”则是王安石自称。 |
B.本文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
C.本文语言十分简练。“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
D.文章先叙事后说理。叙事部分略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而详写此后的情况,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未尝识书具 ()(2)或以钱币乞之 ()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翻译下列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事实上,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作者本人来看,“”。(填原文)
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不少于60字)
解缙敏对
解缙①尝从(上)游内苑②。上③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于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说:(2)遽:
(3)料:(4)既:选出下面句子中的“之”与“已投之于水矣”中的“之”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读之竟日 |
C.便实钉之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翻译下列句子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根据这个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①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②。闻粲在门,倒屣③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④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⑤,亦不能加也。
【注释】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解释加点字
见而奇之宾客盈坐
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见而奇之”中 “之”字用法不同的是()
A.复投之 | B.心之所向 |
C.读之竟日 | D.跪而拾之以归 |
翻译句子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鲁宗道为人刚直
(鲁)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宋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尝微行就饮肆中________________(2)偶宋真宗亟召 ________________
(3)宗道方自酒肆来________________(4)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________________下列句中“之”与“帝诘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读之竟日 | B.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
C.至之市 | D.饮酒,人之常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宋真宗为什么认为鲁宗道是一位“可大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