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②辛夷花: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这首诗中,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杜甫的诗,回答问题。(5分)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泅流。
(1)赏析诗中颔联“坼”“浮”两字的表达效果。(2分)
(2)结合尾联,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李商隐的《锦瑟》,完成后面的问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颔联的首句使用了哪些著作里的典故?有何用意?(2分)
(2) 全诗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任选一联,说说你对其情景的理解,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后面题目。
永遇乐 [南宋]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①,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②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③无寐,满村社鼓。
【注】①李易安《永遇乐》: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②缃帙:本义是书籍、书卷。这里指李清照南渡时丢失的书籍等。③釭:油灯。词中最能体现上元节景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中说“托之易安自喻”,表明作者借写李清照身世,来抒发自身在乱世中的感慨。 |
B.上片通过今昔对照写出了本应欢乐的场景却因战争和天气的因素显得格外冷清、萧条。 |
C.下片用“此苦又谁知否”这句话来呼应序中的“悲苦过之”,强调了深沉的家国之痛。 |
D.下片运用了李清照、杜甫的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让诗歌的意境更为开阔深远。 |
有人说,画线句曲折说来,又多少眼泪,请作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全诗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简要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饱含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