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统治机构,始设于清康熙帝时期的是
A.台湾府 | B.军机处 | C.云南行省 | D.议政王大臣会议 |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作者阐释的是( )
A.英、荷的重商主义 |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
D.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
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这些措施( )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 |
B.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
C.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 |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
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追求进步的人们,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泰戈尔断言是因为这种疗法()
①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②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③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④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
C.苏联实施了“一五”计划 |
D.美国改变了对苏俄的封锁禁运政策 |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一报道()
A.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
B.仍具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
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
D.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