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去),测定某种补钙剂中的含钙量。 

【查得资料】
①该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且不含钙元素。                               ② 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会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Ba(OH)2+CO2 = BaCO3↓+H2O]
【测定方法】
通过测定B装置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而求出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1)碳酸钙属于________( 填“酸”、“碱”或“盐”)。
【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取12g该补钙剂样品进行实验。
(2)观察到:A装置中___                _____,固体逐渐溶解;B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束后过滤并称得沉淀质量为19.7g,则该补钙剂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
(3)从A装置中导出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含有氯化氢。请写出氢氧化钡溶液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
【交流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改进实验装置的措施:在A、B装置之间增加洗气装置,以除去氯化氢气体。
(4)经改进后,实验               。
(5)C装置的作用是____                                         __。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添加酸碱指示剂。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于是针对此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  

(2)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  

(填“>”、“=”或“<”)7

猜想二不成立

猜想三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案一不同),验证猜想三成立,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三成立

实验室有一瓶配制数天的Na 2SO 3溶液,现在对其成分进行检测:

【成分猜想】猜想一:只有Na 2SO 3

猜想二:   

猜想三:既有Na 2SO 3,也有Na 2SO 4

【查阅资料】①Na 2SO 3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Na 2SO 4.②BaSO 4

不溶于稀盐酸和稀硫酸。③Na 2SO 3和盐酸、硫酸反应均生成SO 2

【方案设计】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②再加入足量的BaCl 2溶液

  

猜想三正确

①加入足 量的稀硫酸

②再加入足量的BaCl 2溶液

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一或猜想三正确

【方案分析】

(1)方案一中的实验现象为   ;方案一中加入BaCl 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方案二的设计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结论】通过分析比较,方案设计   (填"一"或"二")合理。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

Ⅰ.【探究一】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

分别取5mL H2O2溶液进行实验,测定产生4mL O2所需时间,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MnO2粉末用量/g

反应时间

30

35

0

t1

30

55

0

t2

5

20

0.1

3s

15

20

0.1

1s

(1)对比①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越快,则t1  t2(填“>”“=”“<”)

(2)能说明过氧化氢分解快慢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合理的结论是  

【交流探讨】MnO2属于金属氧化物,其它金属氧化物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

Ⅱ、【探究二】探究Fe2O3是否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

操作步骤

实验情况记录

结论

A试管上方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

B中出现气泡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Fe2O3  (填“不影响”、“减慢”或“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将B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把滤渣烘干、  

固体质量0.2g

Fe2O3质量未变

C试管上方带火星的木条  

D试管中溶液变成

  

Fe2O3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得出结论】过氧化氢分解快慢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一:CaCl2、Ca(OH)2和HCl;

猜想二:CaCl2和Ca(OH)2

猜想三:CaCl2

猜想四:CaCl2和HCl

同学们认为猜想一肯定不成立,原因是①  (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

滴酚酞试液,振荡。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猜想三不成立,

猜想四成立

【实验反思】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某项目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离子浓度越大。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其它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鸡蛋壳与牙齿和含氟牙膏反应的化学原理相似。

【实验一】鸡蛋沉浮

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1)冒气泡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表示)。

(2)接近液面时又下沉的原因  

【实验二】鸡蛋壳溶解

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加入蛋壳粉,搅拌,测得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

(3)搅拌的目的是  

(4)图1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b﹣c段电导率基本不变的原因  

【实验三】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5)查资料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蛋壳反应在表面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先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方法是  。再称取0.50g“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用牙膏浆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的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环境),连接好装置,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人锥形瓶,关闭开关,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7)图3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  

(8)根据实验三的数据分析,含氟牙膏  (填“能”或“不能”)预防龋齿,理由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