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去),测定某种补钙剂中的含钙量。
【查得资料】
①该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且不含钙元素。 ② 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会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Ba(OH)2+CO2 = BaCO3↓+H2O]
【测定方法】
通过测定B装置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而求出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1)碳酸钙属于________( 填“酸”、“碱”或“盐”)。
【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取12g该补钙剂样品进行实验。
(2)观察到:A装置中___ _____,固体逐渐溶解;B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束后过滤并称得沉淀质量为19.7g,则该补钙剂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
(3)从A装置中导出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含有氯化氢。请写出氢氧化钡溶液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
【交流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改进实验装置的措施:在A、B装置之间增加洗气装置,以除去氯化氢气体。
(4)经改进后,实验 。
(5)C装置的作用是____ __。
资料表明:在不同温度下,CO可将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温度对该反应产物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Ⅰ.Fe3O4与盐酸反应,得到Fe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
Ⅱ.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FeCl2和FeCl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FeCl2溶液 |
FeCl3溶液 |
|
加入Fe |
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成浅绿色 |
加试剂A |
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成红色 |
【实验过程】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作为热源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检验得到的黑色固体的成分,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①取少量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______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试剂A |
甲组: 固体溶解,无气泡冒出 加试剂A后,溶液变成红色 |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______ 甲组用CO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乙组: 固体溶解, 加试剂A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Fe |
【实验反思】
(1)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温度会影响反应的产物
b.试剂A用于检验FeCl3溶液
c.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d.得到的黑色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参加反应的Fe2O3的质量(2)有人认为乙组的实验结论有欠缺,你是否认同此观点,其理由是。
6分)实验小组对久置生石灰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资料:Na2CO3+CaCl2 =" 2NaCl" + CaCO3↓】
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
(4)将混合物B、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 g滤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E中的溶质可能是。
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
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下图),想通过探究确定其成分,以便重新利用。
【初步分析】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标签破损,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有(写一点)。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填字母代号)。
A.酸B.碱 C.盐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有关四种物质的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20oC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水溶液的pH |
7 |
14 |
11 |
9 |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芳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
(1)实验①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由此得出结论是。
(2)实验②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还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小刚认为不能确定瓶中试剂的成分,小芳认为可以,小芳的理由是。
【拓展应用】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组同学联想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氨对工业及国防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制取少量氨气。
完成以下实验操作中的相关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关闭a、c,打开b,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F的出口处收集氢气并验纯。
(3)关闭c,在盛满空气的多孔玻璃钟罩内用激光点燃足量的白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目的是 。
(4)待多孔玻璃钟罩冷却到室温,打开a,观察到的现象是。
(5)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E,并打开C。氢气和氮气在铁触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
化学活动日,小冉和老师共同完成以下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1)请依据上图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
①溶液颜色;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为止。 |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2)小冉选取BaCl2、酚酞、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请你根据下表判断正确的实验方案及分析方案错误的原因: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硫酸过量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不变色 |
酸、碱恰好反应 |
方案三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红 |
硫酸过量 |
①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方案。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