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中”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1856年,西门子使用蓄热室为平炉的构造奠定了基础。1864年,马丁利用有蓄热室的火焰炉,用废钢、生铁成功地炼出了钢液,从此发展了平炉炼钢法,被称为西门子—马丁炉。在1930—1960年三十年间,世界每年钢的总产量近80%是平炉钢。由此可知
A.平炉炼钢法是近代炼钢法的开端 |
B.技术创新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
C.炼钢技术发明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
D.钢产量在工业革命后迅速提高 |
有统计显示:在英国1700—1790年间,有400多万英亩荒地被开垦成农田;1700年,一个农民大约可以养活1.7个人,到1800年可以养活2.5个人,农业生产率在100年间提高了47%……1600—1800年间,英格兰人均农业工人产量增加73%。这说明当时英国
A.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 B.工业产值逐步超过农业产值 |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 D.农业科技创新使农业生产率提高 |
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说明
A.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
B.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
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
D.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
1956年1月25日,最高国务会议通过的《1956到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27条为:“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一自此,麻雀成为“法定”被消灭的对象。195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用“动人的奇迹”来形容这场“麻雀战”。有学者统计,截至1958年11月上旬,全国各地共捕杀麻雀约19.6亿只。这场“麻雀战”是
A.科学的决策,丰硕的成果 | B.中共八大理论的正确实践 |
C.提高农业粮食产量的必要手段 | D.党内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
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监督权,实行五权分立。可见,在孙中山看来,西方三权分立的主要弊端在于
A.官员产生方式 | B.权力划分不细 |
C.民主具有虚伪性 | D.不符合中国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