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中”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
|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如图,某同学从旧书市场买到一本民国时期的书,图是其封面。据此判断该书发行时间应是
| A.辛亥革命时期 |
| B.抗日战争时期 |
| C.北伐战争时期 |
| D.解放战争时期 |
2011年海峡两岸共庆辛亥革命100周年,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张扬民主意识 | B.实现民族独立 |
| C.结束专制独裁 | D.确立民主宪政 |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
| A.九一八事变前 | B.西安事变前 |
| C.洛川会议后 | D.重庆谈判后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国民革命的兴起 | B.土地革命的开展 |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战略反攻的开始 |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
|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
|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
|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