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美丽的青海湖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当地的居民还能从青海湖内“冬天捞碱、夏天捞盐”。当地学校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捞出来的纯碱进行研究,有的同学认为捞出来的全是碳酸钠,有的同学认为捞出来的纯碱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在他们准备以一包冬天捞出来的纯碱(若含有杂质,只考虑为氯化钠)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组通过讨论设计了下图中的装置,请你参与探究。(实验前活塞都关闭)

【实验一】称取13.25g纯碱样品完全溶于水,放入甲中,称量丙装置的质量为355g,打开
b、c,甲中现象为       时,再称量丙装置的质量为350.6g,通过计算得出纯碱样品中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甲和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上述方法并不能准确测量,其理由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实验二】通过讨论,改进后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丙装置的质量。
②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关闭a,打开b,注入足量的稀盐酸。
④打开a、d,鼓入氮气一会儿。
其正确顺序为          (填字序号,可重复)。
【表达与交流】
(1)此实验中丁装置的作用是                    
(2)此实验中鼓入氮气的作用是                           。(2分)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一:CaCl2、Ca(OH)2和HCl;

猜想二:CaCl2和Ca(OH)2

猜想三:CaCl2

猜想四:CaCl2和HCl

同学们认为猜想一肯定不成立,原因是①  (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

滴酚酞试液,振荡。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猜想三不成立,

猜想四成立

【实验反思】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某项目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离子浓度越大。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其它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鸡蛋壳与牙齿和含氟牙膏反应的化学原理相似。

【实验一】鸡蛋沉浮

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1)冒气泡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表示)。

(2)接近液面时又下沉的原因  

【实验二】鸡蛋壳溶解

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加入蛋壳粉,搅拌,测得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

(3)搅拌的目的是  

(4)图1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b﹣c段电导率基本不变的原因  

【实验三】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5)查资料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蛋壳反应在表面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先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方法是  。再称取0.50g“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用牙膏浆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的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环境),连接好装置,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人锥形瓶,关闭开关,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7)图3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  

(8)根据实验三的数据分析,含氟牙膏  (填“能”或“不能”)预防龋齿,理由是  

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是   

②K 2CO 3溶液呈碱性,CaCl 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假设I:只含KOH;假设II:含KOH和K 2CO 3;假设III:只含K 2CO 3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

产生

假设

  不正确

(2)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 2溶液,振荡,静置

  

猜想II正确

(3)取②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

  

【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KOH也有利用价值,从K 2CO 3的组成或性质看,K 2CO 3在农业上的用途是   (填一种即可)。

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图1)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  (填试剂名称)。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  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填“正确”或“不正确”)、

(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图2),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CO2体积/mL

名称

质量/g

碳酸氢钠

0.10

V1

碳酸钠

0.10

V2

白色粉末

x

V1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中x=  ;V1  V2(填“>”、“<”或“=”)、

[分析并得出结论]

(5)白色粉末是  

实验室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发生了变质(若发生变质,变质结果是生成了Na2CO3)。现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分析检测。

[猜测溶质]猜测一: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

猜测二:溶液中溶质只有Na2CO3

猜测三:溶液中溶质  

[查阅资料]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则该溶液可能是碱溶液或碱性溶液。

②Na2CO3溶液能使pH试纸变蓝,BaCl2溶液则不能使pH试纸变色。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方案一,你得出的结论是: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排除猜测  

根据实验方案二,你认为该瓶溶液中的溶质是  

[讨论]

(1)实验方案一不能准确确定溶质一定含有NaOH的原因是  

(2)实验室为防止NaOH溶液变质,你的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