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有A物质和B物质在所测试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A
35.7
36.0
36.6
37.3
38.4
B
13.3
31.6
63.9
110.0
169.0


(1)根据测出的A、B两物质溶解度数据,描出粗略的溶解度曲线。
(2)从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出,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的物质是_______;在100g水中要溶解85gB物质,温度大约在_____℃时才可能溶解完。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1)食用海鱼摄取的主要营养素是.

(2)下图为海水淡化装置,利用的能源是,获得的蒸馏水属于(填字母序号).

A.

单质

B.

化合物

C.

混合物

(3)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采用的方法是.

(4)用氯化钠和碳酸氢铵 N H 4 H C O 3 可制备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N H 4 C l ,该反应可表示为: N a C l + N H 4 H C O 3 N a H C O 3 + N H 4 C l . 20 时,按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向 100 g 水中加入 11 . 7 g N a C l 15 . 8 g N H 4 H C O 3 .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

资料: 20 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假设它们同时溶解在水中各自的溶解度不变.

物质
N a C l N H 4 H C O 3
N H 4 C l N a H C O 3
溶液度 / g 36.0
21.6
37.2
9.6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 N H 3 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N H 3 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将 N H 3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 N H 3 + 3 O 2 = 点燃 6 H 2 O +

钙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儿童缺钙可能会导致(填"贫血症"或"佝偻病")。
(3)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此反应可用于(填字母序号)。

A.

吸收水分

B.

制熟石灰

C.

加热食物

(4)熟石灰的化学式为,它可用于制备补碘剂 C a I O 3 2 ,其中碘元素的化学价为
(5)"冰洲石"(主要成分为 C a C O 3 )制成的工艺品不能与盐酸接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②
(2)实验室利用 A 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利用装置 C 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从 A ~ E 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若改用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 G , H 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用端口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 p H (填">"、"<"或"=")7,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 A 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2) B 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只写一个)。
(3) C 实验中该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 D 实验中待时,应停止加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