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要防止和克服单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倾向”。下列表述不符合这一指示精神的是
|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 C.“八亿人口八个戏” | D.“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
| C.实行总统制 | D.实行内阁制 |
下图是某学生总结的中国近代各阶级的求国从开始到发生变化的探索历程,其中表明对时间概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农民阶级 | B.地主阶级 | C.资产阶级 | D.无产阶级 |
下图是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亲自前往俾斯麦家乡,与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会谈。对这张历史照片的背景解读,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习强国之道 |
| B.李鸿章签署《辛丑条约》后,为国人所不容,暂避欧洲,游历诸国 |
| 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 |
| 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德国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政治历史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
|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发展经济 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 D.科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