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下列鉴别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 A.利用金属钠 | B.利用质谱法 |
| C.利用红外光谱法 | 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Na+、AlO2—、NO3—、CO32— |
| B.c(ClO-)=1.0 mol·L-1溶液:Na+、SO32-、S2-、Cl- |
| C.含有0.1 mol·L-1 HCO3-的溶液:Na+、Fe3+、NO3-、C6H5O- |
D. =0.1 mol·L-1的溶液:Na+、K+、CO32-、NO3—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钾原子结构示意图:![]() |
B.间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
C.CO2的比例模型:![]() |
D.Na2S的电子式:![]() |
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
| B.将废弃的电池、金属、纸制品等垃圾分类回收 |
| C.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 |
| D.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发生变性 |
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COCl2(g)
Cl2(g)+CO(g),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 mol CO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Cl2)=0.22 mol·L-1,则反应的ΔH<0 |
| B.若在2 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进行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
|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2 molCOCl2、0.60 molCl2和0.60 molCO,反应达到平衡前的速率:v(正)<v(逆) |
|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 molCl2和0.8 molCO,达到平衡时,Cl2的转化率小于60% |
25℃时,取浓度均为0.1 mol·L-1的醋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各20 mL,分别用0.1 mol·L-1NaOH溶液、0.1 mol·L-1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Ⅰ:滴加溶液到10 mL时:c(CH3COO-)>c(Na+)>c(H+)>c(OH-) |
| B.曲线Ⅰ:滴加溶液到20 mL时:c(Cl-)>c(NH4+)>c(H+)>c(OH-) |
| C.曲线Ⅱ:滴加溶液在10 mL~20 mL之间存在:c(NH4+)=c(Cl-)>c(OH-)=c(H+) |
| D.曲线Ⅱ:滴加溶液到10 mL时:c(CH3COO-)-c(CH3COOH)=2[c(H+)-c(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