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
B.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C.无丝竹之乱耳 | D.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下列划线字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 (鸿:大) | B.无案牍之劳形 (形:身体) |
C.便扶向路 (扶:顺着) | D.便要还家 (要:要求) |
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
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
C.《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
D.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