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最早开始于何时?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发明是什么?
(2)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3)材料二中“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 主要是指哪些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2)结合近代西欧与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史论证材料二作者的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对外贸易发展概况(部分)

时间
广州贸易
秦汉魏晋南北朝
与东南亚诸国贸易频繁,成为当时的外贸基地
唐朝
设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开创了长达千余年的市舶制度,开辟出从广州到大食国的航线
宋朝
正式修订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法”,广州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
元朝
广州受到挑战,但仍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的重要港口
明朝后期
废除“海禁”政策,广州市场和世界市场进一步紧密联系
清朝
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到鸦片战争前,广州一直是“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最重要的口岸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以来,以衙前主官物之供给或运输……(其它差役)各以乡户等第差充。民不胜其苦,而衙前为尤甚。今听免役,据家赀高下出钱,由官雇役。单丁、女户原无役者,概输钱,谓之“助役”。……一面便民,而一面亦借助役钱增岁收。……反对者谓“上户则便,下户实难”,语非无理。又于额用已足外,复增取二分谓之“宽剩”,则下户、单丁、女户更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赋役制度改革,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与丁役合并为一,而且以田亩为重。……用《明史·食货志》的说法即是:“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赵冈:《赋税制度与土地分配》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改革差役法的主要手段及其结果。
(2)据材料二,概括明朝赋役制度“一条鞭法”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从宋至明赋役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

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