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 900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同时汽车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利于出游……
然而,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能源消耗剧增、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加剧……与此同时,人们的交通文明素养也没有与时俱进,“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足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堵车”(只要有车占用非机动车道或者对侧车道朝前挤,立马就会有更多的车辆跟过来)等“中国式陋习”更是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交通文明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点。
为此,一些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管理,如:限制大排量汽车的购买、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通过汽车牌照竞拍等方式限制汽车上牌、通过单双号限制汽车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不文明交通行为给予罚款……国务院更是把2012年12月2日正式批准为“全国交通安全日”,把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确定为“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开展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开展深度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谴责交通违法行为、人人践行文明交通的浓厚氛围,提高人们的交通文明素养,确保大家安全文明出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面对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我国一些地方为何还要出台限制性措施?(6分)
(2) 围绕克服“中国式陋习”、提升交通文明素养,从《政治生活》与《生活文化》角度各提两条建议。(8分)
(3) 为响应国家号召,某校学生决定参与交通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下列两种方案:
方案A:在学校和所在社区出一期黑板报,宣传交通法规。
方案B:做交通文明劝导员,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你选择________方案(填“A”或“B”),并请你写出所选方案的哲学依据。(4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世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数字与世博
材料二:城市化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城市化,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但也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了“和谐城市”理念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1)参照例举,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资料。(答案填入表格)
(2)从哲学角度,说明改善城市生活,不仅需要政府的人性化管理,更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的道理。
(3)用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才能使城市生活更美好。
2006年,美国谷歌搜索引擎网站在我国境内设立谷歌中国网站。2009年6月,谷歌中国网站因传播低俗信息被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公开曝光。2010年1月12日,谷歌宣称因不满中国的网络监管,意欲关闭谷歌中国网站。“谷歌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网民发帖发表自己的观点。某校高二(1)班同学商定开展以“抵制网络低俗之风,构建文明网络环境”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中国网民已突破3亿人,在上网的年轻人中,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他们班级中就有部分学生经常上网,其中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1)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这些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学生进行疏导。
情景二:同学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的观点,就如何“抵制网络不良之风,共建文明绿色空间”提出了如下合理建议:
第一,必须把堵和疏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打击网络低俗不手软,同时大力发展和
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第二,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使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
第三,需要网络运营商和广大网民树立应有的网德。
(2)请你说明上述建议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十年医疗卫生改革变奏
阶段 |
主调 |
内容 |
第一阶段 1990年代 |
谁为主导 |
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 |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年 |
看好市场化 |
“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 |
第三阶段 2005年—2007年 |
医改变奏 |
面对医疗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基本公共医疗。 |
第四阶段 2008年至今 |
新医改启动 |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材料二 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出台《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由于公立医院在我国卫生体系中地位重要、影响重大,是医改工作中最为艰巨的任务。国务院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先选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获得翔实丰富的经验;待经验成熟、条件具备再向全国推开。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开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概括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材料一:就业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材料二: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科学分析我们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1)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2)材料二中,“创业的倍增效应”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观点的?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造福百姓。今年4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使最低收人阶层也能获得基本医疗卫生保障。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上述材料体现政府履行了什么国家职能。
(2)材料表明我国政府正走向服务政府。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怎样建设服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