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 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 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 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 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玲的少女》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 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 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 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 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