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贵和尚中”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贵和”,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但这种和谐不是排除矛盾、消弭差异的和谐,而是蕴含着沉浮、升降、动静等对立面相互作用、相互消长、相互渗透、转化过程的和谐。正是这种整体的、动态的和谐,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尚中”,即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尚中乃是实现“和”的理想的根本途径。
“贵和尚中”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种思想表现在外交行动上就是以尚德不尚武为价值取向的“协和万邦” 的政治理想,即以道德修养和教化为本,先治理好自己的民族、国家,再以此去感化其他民族和国家,把和谐作为重要原则来处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近几年,北方某市坚持以“贵和”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加快公共文化场所软硬件设施建设,在社区中普遍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阅览室;每年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举办包粽子大赛、厨艺大赛和饺子宴及以“贵和尚中”为主题的经典诵读等活动,为居民群众搭建展示才艺和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了共建社区、共创和谐、共享成果的社区大家庭浓厚氛围;同时,当地还重视用现代传媒整合传统资源,市政府鼓励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创新,一批既为人们喜闻乐见又格调高雅的文艺作品应运而生;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人们休闲娱乐的人民公园打造成了一个展示“贵和尚中”思想的艺术广场,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文化市场的繁荣。
(1)结合材料,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分析“贵和尚中”与“协和万邦”思想之间的关系。(l0分)
(2)材料中该市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方法论原则?(至少两条)
2013年1月19日,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就《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2月8日结束,共收到326条市民建议,主要涉及机动车尾气管理、限行方案以及烟花燃放等。经过反复调研和修改的条例(草案)在7月24日召开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进行审议。据悉,该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有望于年内发布,届时将成为全国首部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法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公民是如何与决策机关“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需求很大。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中西部地区仍保持一段时间相对低廉的优势,一些东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扩张。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用工明显增加。
材料二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国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议》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凸显了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建议》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交国务院平衡、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为何要由党来提出?
(2)我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谣言止于“治者”。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该解释根据信息网络谣言行为的动机、影响、传播范围等明确了其罪责。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清网”专项行动,将“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大V”绳之以法。
2014年4月11日,秦志晖(即网络推手“秦火火”)涉嫌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第三法庭开庭审理。秦志晖当庭认罪,最后陈述中向几名被害人致歉,称自己“咎由自取”,网络上有我一个秦火火就够了,为此我付出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希望大家珍惜网络上的自由空间,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我就是前车之鉴。
谣言止于“智者”。古人云:“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网络谣言虚拟隐藏,网民要坚持理性思考,主动承担起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
结合材料一,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依法行政”的相关知识,分析“谣言止于‘治者’”的合理性。
(2)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如何让谣言止于“智者”。
材料二: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以房养老”,就是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定期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最后房屋产权归金融机构。“以房养老”是个人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在自愿成交的市场行业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不可能替代“基本养老”。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问题,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
结合材料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3)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认识。
(4)养老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民政部门拟制定“以房养老”的具体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搭建良性互动的桥梁?
材料一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法国国民议会议长巴尔托洛内于2014年1月23日应邀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与其会谈时指出,中国全国人大和法国国民议会有很好的合作传统,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作为欧盟核心成员国,希望双方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推动中法关系、中欧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
材料二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3年12月26日悍然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是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良知严重挑衅。我国对此进行强烈谴责和强烈抗议,欧盟也批评日本此举“无益于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和改善与中韩两国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法国国民议会都是国家权力中心,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2)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我国与欧盟为什么都持反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