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谣言止于“治者”。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该解释根据信息网络谣言行为的动机、影响、传播范围等明确了其罪责。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清网”专项行动,将“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大V”绳之以法。
2014年4月11日,秦志晖(即网络推手“秦火火”)涉嫌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第三法庭开庭审理。秦志晖当庭认罪,最后陈述中向几名被害人致歉,称自己“咎由自取”,网络上有我一个秦火火就够了,为此我付出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希望大家珍惜网络上的自由空间,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我就是前车之鉴。
谣言止于“智者”。古人云:“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网络谣言虚拟隐藏,网民要坚持理性思考,主动承担起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
结合材料一,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依法行政”的相关知识,分析“谣言止于‘治者’”的合理性。
(2)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如何让谣言止于“智者”。
材料二: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以房养老”,就是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定期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最后房屋产权归金融机构。“以房养老”是个人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在自愿成交的市场行业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不可能替代“基本养老”。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问题,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
结合材料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3)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认识。
(4)养老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民政部门拟制定“以房养老”的具体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搭建良性互动的桥梁?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贝克莱说:这个桌子是存在的,因为我能看到它,感觉到它。在哲学发展史上有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
问:(1)赫拉克利特和贝克莱的观点分别属于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中的哪一个?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
(2)分别简述这两大基本派别观点的主要内容。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半个世纪以来,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值此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之际,国内外媒体热炒“雷锋精神”。某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对此颇感兴趣,成立自主学习小组,围绕“雷锋精神伴我们成长”的主题进行探究,请你一并参与其中。



寻访雷锋成长的足迹


第一小组的同学了解到,雷锋出生在旧社会一个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然而他没有在逆境中沉沦。解放后,他先后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并成为一名军人和共产党员。他从事的是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驾驶员等普通而平凡的工作,但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省吃俭用捐助受灾群众;利用休息时间到车站扶老携幼;出差时,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但做了好事却从不留姓名。1962年,22岁的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
(1)该班学生探究的主题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什么?(3分)
(2)材料中雷锋的成长足迹对你有何辩证法启示?




追求雷锋精神的价值


第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中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在时尚嗅觉敏锐的年轻人中间,一股“雷锋热”又悄然兴起:雷锋帽、大茶缸子、帆布绿背包,这些曾一度被封上“老土”标签的玩意如今又刮出了时尚风,由于供不应求,几家大型电子网购网站甚至打出了“雷锋帽”售罄字样。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
甲同学说:“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奉献,学习雷锋不应单纯着眼于经济利益”。
乙同学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利用雷锋的影响力获取经济利益无可厚非”。
(3)请选择一个你所支持的观点,并进行文化论证。

2011年10月,由教育部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率先在上海、江苏等地试水。据称,此举旨在遏止国人提笔忘字、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的现象,复兴传承数千年的母语文化。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推出“汉语能力测试”不啻为中国人复兴母语的新尝试。
在现阶段,西方文化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我们的母语及母语文化处于边缘状态;重应试教育而轻母语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母语修养的缺失。有的人连母语文章都写不通顺, 母语的工具——汉字都写不准确,何以谈母语的文化传承呢?舆论认为,在全球化浪潮汹涌的今天,仅此一项考试不足以担当此重任。惟有发掘汉字乃至汉语的深层文化内涵,致其熠熠生辉,母语才具备足够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复兴母语文化及其原因。

材料一: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要大力促进文化发展。
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科技含量低,特色文化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相对较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高,走出国门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还较少。
(1)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文化企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
(2)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如何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为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D省政府出台了“科技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即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可以减免税收。减免的这笔税收,40%用于新一轮的科技研发,60%用于企业优秀文化建设。
(1)材料一的两个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图表所示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2)从文化的角度,结合材料二谈谈企业优秀文化建设对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