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四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选官制度下的文人情况,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和如则秘书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③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破题,两句承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弟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动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诺
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说明当时中国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
B.辛亥革命失败了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D.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D.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主张机器生产
C.发展近代交通 D.吸收世界文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