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④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太祖时宰相。②阖:关上。③薨:去世④龌龊循默:对人嫉妒刻薄。
给乙段文字划线部分加上三处标点。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浊浪空:    春景明:
为相:      奏荐某人为某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阅读甲乙两文,范仲淹和赵普两人的形象特征有很多相同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                                                               
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请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读《论语》使赵普获得了哪些益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12分)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拂乱其所为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③管夷吾举于④入则无法家
翻译: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于虑左手倚一木②舜于畎亩之中征于色,于声
恒亡固不以山溪之险④行拂乱其所宫室、器皿、人物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朕 不 与 迁 官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帝嫌其人()②良久不()
③帝怒形于()
与例句中划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刑惩恶

A.皆美于徐公。 B.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D.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帝竟从其请。
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暴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下面对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消散) B.经纶世务者(筹划)
C.未复有能其奇者(和) D.窥谷忘(同“返”,返回)

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上:横柯上敝负势竞上 B.绝:天下独绝沿溯阻绝
C.自:自康乐以来自富阳至桐庐 D.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真无马邪

下面四个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要爬得更高,伸得更远。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的气势好似奔流而下。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两文作者写景都观察极细,抓住景物特征仔细描摹,描写角度多变。
B.两文都写到了山、水以及猿鸟乱鸣的景象。
C.两文结构相似,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
D.两文都表达了娱情山水的思想,后者更是表达了蔑视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瑯琊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捶此孙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B.著庭中则无敌国外患
C.持百余步出郭相
D.夜皆去河曲智叟以应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去手自笔录,计日
B.其孙恐又此鬼所困公输盘我为云梯,必取宋
C.伯佯死见渔人,大惊
D.伯恨不得杀而不能通其意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
B.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讽刺我的过错,并让我听到的人,受下等的赏赐。)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君王。)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况且和普通的马等同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记问不若人(担心) B.众兄弟成诵(已经)
C.得瓜果(曾经) D.身稼穑(弯腰)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A.迨能倍诵悟前狼假寐
B.所精诵如土石何
C.何尔鲁钝甚也辍耕垄上
D.带经农呼尔与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②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司马温公与皇甫谧身上共有的品质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