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建国大业》有组镜头:1945年8月,毛泽东与蒋介石都穿着中山装参加重庆谈判新闻发布会。毛泽东说:“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大公报》报道:“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许多“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盼望 ( )
| A.毛蒋两人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B.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 C.共产党与国民党轮流执政 | D.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建立联合政府 |
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刊发了一篇题为《CHINA’S NEW FACE》的主题文章,封面图片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拿着一瓶可口可乐,面带微笑。这体现出当时的中国( )
①对外开放融入世界②民众生活发生改变
③市场经济体制确立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看法评价的是( )
| A.农业合作化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C.人民公社化 | D.乡镇企业 |
某同学在题为“新中国工业发展”主题展览中选用了“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图片展示的是以下哪一时期的建设成果(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 B.“大跃进” |
| C.“文化大革命” | D.改革开放新时期 |
读《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图表所示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 1937年 |
16% |
4.4% |
7. 3% |
| 1942年 |
58% |
78% |
49% |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官僚资本的膨胀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据统计,20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
| A.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 B.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
| C.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 D.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