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第1期的《人民画报》,与图片有关的运动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D.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托马斯·杰斐逊在谈到华盛顿时说:“一个伟人的节制和美德,可能使这场革命免于像其他众多的革命那样,使盼望建立的自由被扼杀而告终。”这主要是赞美华盛顿
| A.创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B.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
| C.拒当国王且主持制定宪法 | D.废除黑人奴隶制 |
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 B.殖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明 |
| 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未曾经商,更不是贵族,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他们的祖父曾经种地,他们的父亲破了产,他们自己则穷困潦倒,飘零半生。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当时出现的“这样一些人”的对立阶级是
| A.工业无产阶级 | B.工业资产阶级 | C.金融资产阶级 | D.资产阶级新贵族 |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那么能论证这一说法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1992年,中国政府宣布实行分税制改革,组建3个全国性证券公司,调低涉及3371个税目产品的进口关税;物价改革也迈出坚实的一步,国家管理价格的范围由1991年底的737种减少到89种,其中下放给企业定价的有571种。与此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的提出 |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C.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