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改进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具支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铁屑粉少量。
填写下列空白:(注:溴苯与NaOH溶液不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试管,看到的现象为:D中: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E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各2分)
(3)反应2 min至3 min后,在B中的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的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4分,错选无分)
(5)改进后的实验除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③对产品便于观察这3个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测定某
样品(含少量
杂质)的纯度,实验室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称取
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然后配制成250mL溶液;
③准确量取25.00mL步骤②中配得的溶液;
然后,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测定:
| 方法一 |
方法二 |
| ④将25.00mL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搅拌; ⑤加入过量 溶液,充分搅拌,使沉淀完全;⑥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得到bg固体。 |
④将25.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⑤用0.1 mol 的酸性 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10.00mL溶液。 |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上图所示仪器中,本实验步骤①②③中必须用的的仪器是E和_______(填字母);
(2)在方法一④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方法一测定得到
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列出算式,可不化简);
(4)在方法二中,是否需要加入指示剂__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述理由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方法二中达到滴定终点读取数据时,俯视液面,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
试回答:
(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
(2)装置E和F的作用是;
(3)该学生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
吗?为什么?
(4)该学生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
气的体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 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o*m |
| 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 |
C. 被 溶液吸收时产生了 气体 |
| D.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E中的液面低于F中的液面 |
(5)另一学生将4.8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最后测
出氧气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mol,三氧化硫为mol。
(6)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进而制取1,2-二溴乙烷。
(1)用下列仪器(短接
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完成该实验,若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则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经A(1)插入A中,D接A(2);A(3)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
(2)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烧杯中的冷水和反应管内液溴上的水层作用均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F拆除,在E中的主要副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准确测定乙烯的产量,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1所示装置进行实
验,反应结束后,测其实验前后的质量,由此得到乙烯产量。
方案II:将E及其后面的装置拆除后,连接图28—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乙烯的体积,由此算得乙烯产量。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现象是。
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氨气,并进行有关氨气的用途及性质的探究。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合成氨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途:
①②。
(3)该小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4)该小组同学欲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少量较纯净的碳酸铵溶液设计如下甲乙两方案。
①甲方案: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氨气;
乙方案:先将氨气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合理的方案是:,理由是。
②检验产物中有NH4+的方法为。
③用氢键表示式写出氨水中存在的所有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