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C.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褪去 |
D.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聚乙烯 |
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其中一种镁电池的反应为xMg+Mo3S4MgxMo3S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Mg2+向正极迁移 |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o3S4+2xe-===Mo3S42x- |
C.充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 |
D.充电时阴极反应为Mg2++2e-===Mg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中都一定存在化学键 |
B.向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
D.由氮气为原料合成氨是氮的固定 |
25 ℃、101 kPa下,①2Na (s)+1/2 O2(g)="==" Na2O(s) ΔH 1 =-414 kJ/mol
②2Na (s)+O2(g)===Na2O2(s) ΔH2=-511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
D.25 ℃、101 kPa下,Na2O2(s)+2Na(s)===2Na2O(s) ΔH=-317 kJ/mol |
已知某反应aA(g)+bB(g)==cC(g)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A |
B |
C |
|
起始浓度(mol·L-1) |
3.0 |
1.0 |
0 |
2 s末浓度(mol·L-1) |
1.8 |
0.6 |
0.8 |
据此可推算出a∶b∶c是( )
A.9∶3∶4 B.3∶1∶2 C.2∶1∶3D.3∶2∶1
已知断裂1 mol C—H键,要吸收热量414.4 kJ;断裂1 mol C—C键,要吸收热量347.4 kJ;生成1 mol C===C键,会放出热量615.3 kJ;生成1 mol H—H键,会放出热量435.3 kJ,某有机物分解的反应可表示为:
若在反应中消耗了1 mol乙烷(反应物),则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放出251.2 kJ的热量 | B.该反应吸收251.2 kJ的热量 |
C.该反应放出125.6 kJ的热量 | D.该反应吸收125.6 kJ的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