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或汕或涔①,或设饵笱之。列三盆庭中,且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之苦,惫甚,浮白而喁②。逾旦,鬣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掺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 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鳞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
(宋濂《宋文宪公文集》)
【注释】①汕、涔:捕鱼的方法。②喁:鱼__向上露出水面。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且实水焉 (2)腹将不厌乎? 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 2分)
未几掺而食复掬而观之曰腹将不厌乎找出上面这段文字中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写此文的意图。
你认为这则寓言还可以表达怎样的道理?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 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 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 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 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
B.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 |
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
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2分)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共14分)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解释句中加线的词。(4 分)
a、恢弘志士之气() b、引喻失义()
c、王之弊甚矣 () d、时时而间进()下列各句中的“于”和“皆以美于徐公”中“于”意思相同的一项()。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D.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
翻译。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诸葛亮和邹忌表达自己主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比较赞同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理解及分析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共12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蹴尔而与之()(2)是亦不可以已乎()
(3)行拂乱其所为()(4)困于心,衡于虑()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把原文空缺处补充完整
①《兑命》曰()②学学半()
③把原文中空缺处补充完整。 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下面朗诵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D.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学习的角度谈谈“教学相长”给我们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尊君在不()(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元方入门不顾()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