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把原文空缺处补充完整
①《兑命》曰( ) ②学学半( )
③把原文中空缺处补充完整。 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下面朗诵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D.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学习的角度谈谈“教学相长”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伯牙子①鼓琴,其友钟子期②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③,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④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高山流水》选自[汉]刘向《说苑?尊贤》)
【注释】
①伯牙子:春秋时精于琴艺的音乐家。②钟子期:春秋时精通音律的鉴赏大师。③方鼓而志在太山: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鼓,弹奏。太山,指泰山。④少选:一会儿。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阅读《孟子》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行拂乱其所为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
B.必先苦其心志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闾左谪戍渔阳(《陈涉世家》) |
D.人恒过,然后能改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
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明确作者观点,但,“死于安乐”似乎未加论述,你能举历史人物的例子来论证么?
孟子认为“忧患”使人生存发展,韩愈《马说》以千里马喻人才,但是身处逆境的“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结果是“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或“骈死于槽枥之间”。两者的观点有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答】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答】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敢安毒耶?”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悍吏之来吾乡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
B.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
D.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下面哪一个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又敢安毒耶?”不同?【】(2分)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
B.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是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D.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蒋氏自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具体表明自己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中提到蒋氏“熙熙而乐”,《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也写了“太守之乐”,从内容和写作意图来看,这两种“乐”有何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材料链接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材料链接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已】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西京杂记>)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曾位至丞相。②逮:到,及。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④与:帮助。⑤大学:很大的学问。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2)录毕,走送之(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腰白玉之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甲】【乙】两文主人公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相同之处?
你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