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事件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维新变法运动 | D.义和团运动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这体现了
A.太平天国试图实行土地国有 |
B.太平天国试图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
C.太平天国希望完全废除农民的地租和赋役 |
D.太平天国试图通过绝对平均主义笼络人心 |
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了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一批著作,这里的“志”是指
A.抒发救国抱负的书籍 | B.中国传统的记事文章或书籍 |
C.历史地理专著 | D.介绍西方知识的著作 |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受命指挥清军战船三百多艘,将领士卒三万多人从铜山港出发,乘南风之势进军澎湖、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 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 | D.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