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若干曲线变化图(甲图)和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图像(乙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图中实线表示              ,虚线表示                     ,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代号表示)
(2)乙图中的C相当于甲图曲线中的                 段(用大写字母表示),根据乙中图形推测,乙图中染色体数为4N的图有                     
(3)乙图中A细胞此时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4)甲图中AB段曲线上升是由于                     ,此段相当于乙图分裂图像中_______(字母)时期。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巨桉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广泛用于人工造林,具有适应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菊苣是生长在林下的、高产优质的饲用牧草。请分析回答:
(1)若在巨桉人工林下套种适宜的经济作物,不仅可以充分利用 等资源,还可以提高群落物种的
(2)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为研究这些物质对菊苣幼苗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采集新鲜凋落的巨桉树叶,与土壤混合后置于花盆中,将菊苣种子播种其中,出苗一段时间后测定菊苣各项生长指标,结果见下表。

分组
凋落叶含量
(g /盆)
植株干重
(g /10株)
光合色素含量
(mg /g)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
C5羧化形成C3效率
(μmolCO2 /m2/s)
对照组
0
7.78
2.74
9.77
0.040
实验组1
30
3.60
2.28
7.96
0.040
实验组2
90
1.14
1.20
4.76
0.028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菊苣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在巨桉凋落叶含量低时,其释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使 ,直接导致减弱;在巨桉凋落叶含量高时,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还能使 下降,导致植物对的利用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巨桉凋落叶释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对菊苣幼苗的光合作用有 作用。
(3)进一步研究表明,巨桉对某山区的多种植物的影响与对菊苣的影响相同。若在此地区大面积种植巨桉,可能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

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结果如下图。请作答。

(1)薇甘菊与某种红树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
(2)据图分析,途径①是指 ,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吨/公顷。
(3)薇甘菊入侵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4)为避免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影响,国家建立了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不可缺少的成分,两者的功能不同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从物质的角度看是 ;从能量的角度看是

(2013年)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农民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根据生态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态系统的成分和 构成。池塘中的植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 不同有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图1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分析回答。

①图1中该种群数量在a到d的增长曲线呈 型,e点的种群数量比d点的种群数量(多/少)
②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有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和肉食动物中 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三、四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保留一位小数)。
(4)随着游客增多,有些废弃物和垃圾进入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