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____,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____________ 的传导有阻断作用。
(3)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次偏转。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次偏转。
II.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有人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丙组对照是否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符合、不符合)
(2)有人认为乙、丙组不足以验证假设。若要验证假设,必须对丙组进行修改(即丁组),请将修改后的实验方案绘在右侧的框图内。
(3)将乙组与修改后的丙组(即丁组)进行比较,若一定时间后,两组叶片脱落数量相比,丁组明显 (大于、等于、小于)乙组,则证明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4)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组落叶数量相比,甲组 (大于、等于、小于)乙组,则证明假设成立。
(每空2分,共10分)为探究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图回答:
(1)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号家兔。
(2)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若④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原因是。
(3)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号家兔;若②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原因是 。
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C表示的激素是,其生理作用是。它对下丘脑和垂体起作用。
B表示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
A表示激素,其作用是。
(2)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原料,缺碘病人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使血液中激素A和B的浓度,从而使甲状腺补偿性增生、肿大。
下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反射弧是由、、神经中枢、和组成的。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产生电势差,形成了,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结构来传递的。该部位又由、、三部分组成。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 |
培养液 |
无菌水 |
酵母菌母液 |
温度 |
A |
10 mL |
0.1 mL |
28℃ |
|
B |
10 mL |
0.1 mL |
5℃ |
|
C |
10 mL |
0.1 mL |
28℃ |
(1)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A、B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如上。
①A组与B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 。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③图中缺少C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图中画出该曲线。
(2)对一支试管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可以采用的方法进行统计。利用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进行直接计数,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14分)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1)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点的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_______电位。
(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________离子大量流向膜_______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段。
(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