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生在学校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如右图所示)的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中只有一个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全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480
480
0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288
448
全部子代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第______组婚姻状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写出第三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                        
(3)第二组子代表现型为拇指不能弯曲的概率接近        
(4)该实验称为测交,可用于检验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妇,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乙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就这两对夫妇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关的基因型:
甲夫妇:男       ;女       
乙夫妇:男       ;女       
(2)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应进行遗传咨询。
① 假如你是医生,你认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风险率是:
甲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率为       %。
乙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       %。
② 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两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议:甲夫妇最好生一个       孩。乙夫妇最好生一个       孩。
(3)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包括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为农业生产上两种不同育种途径,请回答:

(1)箭头“→”所示的途径为___________育种,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所示的途径为___________育种,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和B处理的手段依次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从F1到F4连续多代自交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__的含量,从F2开始逐代进行人工选择是为了淘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的两种方法都从亲本杂交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

DNA
A链
C


B链

A

mRNA



tRNA



氨基酸
谷氨酸(密码子为GAA)

(2)你认为表中控制合成“某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在_______上。
A.DNA(A链) B.DNA(B链) C.信使RNA D.转运RNA
(3)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_____________的基因异常引起的。
(4)如果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共有51个氨基酸,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
(5)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

(1)假设已知甲岛上B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翅蝉E和超长翅蝉F上,请根据达尔
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条件,推测甲岛上B物种演变的过程。
(2)甲岛上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居住,试分析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会给乙岛上C物种带来的影响。
(3)怎样验证E和F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简述你的思路和依据。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交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下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