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1)屋舍俨然 (         )         (2)阡陌交通(       ) 
(3)请重法以禁之 (       )    (4)自数年之后(       )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问所从来,具答 B.民所以为盗者
C.上哂 D.或请重法以禁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以千里也②不能前时之闻
B.①一食尽粟一石②王命急宣
C.①才美不外②胡不我于王
D.①执策而之②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骈死槽枥之间②箕畚运渤海之尾
B.①马千里者②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①策之不其道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D.①鸣之不能通其意②其马得胡骏马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遽其舟( ) (2)不亦乎( )
(3)兔触株( ) (4)复得兔(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8分】
张元传(节选)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修释典。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热,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节选自《周书》)
注:①释典,佛教的经典。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2分)
①“汝何为不肯浴()②是以收而养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译文:
(2)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译文: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张元所做的三件事,然后结合张元所做的事对这个人作简要评价。(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服衣冠皆于齐 B.年之后度已失
C.邹忌八尺有余乃重岳阳楼 D.门庭市猛浪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用法与“吾妻之美我者”的“美”的用法不相同的是()

A.如鸣佩环心 B.宫妇左右莫不
C.渔人甚之。 D.父其然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阅读,完成11—14题。
方竹柱杖
[唐]冯翊
太尉朱崖公,两出镇于浙右。前任罢日,游甘露寺,因访别于老僧院公曰:“弟子奉诏西行,祗别和尚。”老僧者熟于祗接,至于谈话,多空教所长,不甚对以他事。由是公怜而敬之。煮茗既终,将欲辞去。公曰:“昔有客遗筇竹杖一条,聊与师赠别。”亟令取之,须臾而至。其杖虽竹而方,所持向上,节眼须牙四面对出,天生可爱。且朱崖所宝之物,即可知也。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竹杖何在。曰:“至今宝之。”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太尉多蓄古远之物,云是大宛国人所遗竹,唯此一茎方者也。(节选自《桂苑丛谈》)
【注释】①太尉:官职名。②浙右:浙江东部地区。③祗(zhī):恭敬。④空教:佛教。⑤筇(qióng):竹名。⑥朱方:地名。这里与前面的浙右同指浙江东部地区。
.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多空教所长,不甚以他事对:
②由是公而敬之:怜:
③昔有客筇竹杖一条 遗:
④至今之:宝:
.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两出镇浙右②老僧者熟祗接
B.①不甚对他事②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C.①由是公怜而敬之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①亟令取之,须臾至②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
②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寓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