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利用植物秸秆中的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可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请据图回答:

 
(1)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3)植物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利用微生物A所产生的            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成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4)发酵阶段常用的微生物B是          ,产生乙醇时的细胞呼吸类型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10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株的CO2吸收和释放曲线。请回答:

(1)该图显示,在一昼夜内,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2)在曲线的段,棉花植株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在曲线的c点,此时植物既无吸收CO2,也无释放CO2,原因是
(4)自c后到g点前,棉花植株表现为吸收CO2,利用CO2的细胞器是。在e处,曲线明显下降,将阻碍反应的进行。
(5)若将棉花移入温室继续栽培,要提高棉花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6)组成棉花纤维细丝的多糖是,该物质分子是由许多分子连接而成的。

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含量促进植物生长。那么它是如何提高生长素含量的呢?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探究。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一个合成和分解的代谢过程(如图1,IAA氧化酶是一种含铁蛋白)。研究小组据此提出假设: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提高生长素含量。
 
为验证假设,研究小组设计了实验。材料用具包括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培养液、赤霉素溶液(以上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1)参考图2,补充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①准备4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1~4号。
②向1号和2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在1号和2号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注:1号烧杯中的幼苗为1号幼苗,2号烧杯中的幼苗为2号幼苗)
④1号幼苗喷洒适量蒸馏水,2号幼苗喷洒等量赤霉素溶液。继续培养一段时间。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去尖端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⑥向3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缺铁培养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分析:
步骤②~⑤的处理结果是去尖端胚芽鞘弯向1号,这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⑥可能出现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实验结果。

下列是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概念图(部分),①~⑦表示有关连线的序号,箭头⑦的意义是“C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是_________,B代表的是_________,图中C代表的是_________,写出连线⑥上的联系词_________。
(2)若①~④表示碳循环的有关连线,则表示B通过_________作用提供原料给C。若①~④表示能量流动的有关连线,则其中不应该画出的箭头联系是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依据此原理,可以合理巧接食物链,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语言”。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若右图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段表示__________电位,b点时Na_______(内、外)流。

(3)人体内信息分子B的分泌量受到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__________调节机制。
(4)上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______。
(2)图1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______。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____kJ。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
(4)由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