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原创】假如你生活在宋明时期我国的江南地区,你可以比较容易地读到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而且此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比较多,大量市民文学作品也被印刷出来,可供你选择。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印刷技术不断提高,效率高的体现
②受“重文轻武”影响,市民文学兴盛
③是宋明政府文化开明开放政策的结果
④是商品经济在此地区不断繁荣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下列政策措施中,具有“抑商”作用的是()

A.秦朝向农民征收实物税赋、劳役、兵役
B.汉朝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C.隋唐时期鼓励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D.明清时期,采用白银收税

毛泽东曾对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福尔说过:“我们的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建国初期,我党为践行“民主政治”的承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小说、诗歌、电影、服饰、口头禅、习性、建筑……一波波地涌人中国,对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影响几乎附着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女人穿起苏联式的布拉吉,俄语成了最热门的外语……。这些现象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①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发展②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③苏联文化更适应中国人习惯④新中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热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