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篇文章写道:“中国历史上偶发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恐怕莫过于西安事变了。然而,我们重新检视史实发现,如此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西安事变,竟然只是两个男人(注:性格火爆的蒋介石与一向率性的张学良)情绪失控的产物,违背常理,也不禁令人哑然失笑!”。该观点是
| A.正确,因为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
| B.正确,因为历史人物的社会历史作用最主要是取决于其个性发展的程度 |
| C.错误,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
| D.错误,因为这只是一家之言,不可采信 |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新兴民族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
|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 D.第三世界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
“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 A.《开罗宣言》 | B.《大西洋宪章》 |
| C.《马歇尔计划》 | D.《联合国宪章》 |
“无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只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摘自《共产党宣言》)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提是“发达的资本主义” |
| B.无产阶级解放的关键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 |
| C.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获得解放 |
| D.无产阶级实现自由解放的有效途径不是暴力斗争 |
有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事件时说:“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该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使国王权力的来源从神变成了议会 |
| B.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
| C.标志着英国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 |
| D.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
随着《里斯本条约》在2009年12月1日生效,世界贸易组织当天开始正式使用“欧洲联盟(欧盟)”这个名称来取代先前一直使用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欧共体和欧盟这两个组织建立的共同点是()
①不是武力征服的结果,而是欧洲霸权丧失的产物②是两极格局形成和美苏争霸激化的产物③属经济政治组织,是世贸组织的成员④反映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 A.①②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