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上书清政府,反对“皇族内阁” | B.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
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 D.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是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
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
C.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
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导致这一基调产生的原因是
A.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 B.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
C.封建制度开始衰落 | D.宋代文人推崇这一基调 |
一位古董商人要出售以下文物:篆文书写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甲骨文书写的五言诗、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唐末的洛阳 | B.北宋的开封 | C.明初的南京 | D.民初的北京 |
楷书显示了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的特点。下列书法家中不属于这方面的大家的是
A.颜真卿 | B.欧阳询 | C.怀素 | D.柳公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