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 |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 |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 C. |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 |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金融各个领域,使中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文中的“此”是指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 |
|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 D.晚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的重视 |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一局面反映了
| A.人民主权原则 | B.分权原则 |
| C.三权分立原则 | D.自由平等原则 |
1834年,英国修改了济贫法,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33年至1856年期间,英国为增加国民的福利设立了20个中央委员会、董事会及视察团,1870年通过的《教育法》普及了小学教育。上述事实说明
| A.经济发展强化了英国政府的社会责任 |
| B.当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
| C.英国是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 |
| D.英国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 |
“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7条)”,“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第8条)”。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的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
| A.主权在民原则 | B.分权与制衡原则 |
| C.自由平等原则 | D.人权法治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