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陪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
代表性展品 |
美国 |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
中国 |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
表二: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
代表性展品 |
中国 |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
美国 |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
比较表一和表二,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895年,中国经济受甲午战争战败的拖累,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甲午战争时,中国的GDP大约是日本的5倍,没想到日军却打了胜仗。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GDP的发展与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密切相关。二战后,美国又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1969年,美国GDP翻了一番还多。
材料三: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二战后,苏联GDP长时间稳居世界第二,直至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GDP被日本超过。对苏联GDP排名的升跌,有人感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苏联和日本GDP排名的易位,有人说:“看看两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就能明白其原因。”
(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GDP优势只胜在数量,在质量上却输给日本,工业化的进程远比日本缓慢是中国节节失利的经济原因。”他的分析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扩大国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的政治前提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的?
(3)材料三中的“萧何”指的是什么?中国后来是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请说明苏联和日本的财政支出的用途对GDP增长的不同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梁思成主要大事年表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1912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崇德国小及汇文中学(1912-1914)就学。
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
1924年,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
1928年,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1930年,和张锐参与天津市规划,以《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获奖。
1931年,进入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任法式部主任)。
1932年,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同年,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
1944至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二战末期,建议盟军空袭避开日本京都和奈良,千年古都得以保全。
1946年,赴美国讲学。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48年,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
1950年初,多次上书政府,挽救了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北海及团城。
1953年5月,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1)根据材料,概括梁思成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思成取得突出贡献的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伊拉克战争是以美国军队和英国军队为主的多国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开始的。联合部队是由12万人的美军部队、4万5千人的英军部队、2千多人的澳军部队和200人的波军部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人的伊拉克反叛军。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第4步兵师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乌姆盖萨尔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士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到洗劫,上万件珍贵文物失踪。
——摘编自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伊拉克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伊拉克战争中得到的启示。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卢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状态,是一个进步;但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与不平等也就加深一步,随着文明一起产生的、人类为自己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背离了其原初的目的。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享有自由与和平,而在文明社会中,人类却分裂为两大对抗性的群体:穷人与富人。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有悖于自然法,但政治社会权力的异化,却使不平等获得了成文法的认可。
——摘编自刘莘《文明批判:卢梭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1795年,热月党的宪法报告人布瓦西·当格拉斯说:“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最优秀的人物就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目前,除少数例外,这种人应该从下列人们中去发现,即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教养使他们能够明智而有判断力地去讨论决定国家命运的法律的利弊……有产者统治的国家是有社会秩序的,无财产者统治的国家则处于自然状态之中。”
——摘自(法)索布尔《法国革命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卢梭关于成文法与自然法的根本区别,并据此概括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热月党人的政治诉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卢梭的政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