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国盟会宣言》1905年8月
材料二:“孙中山是从民间来的……他生于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耕田。他县里的人民都是农民。……就在他早年还是贫农家里贫儿的时候,他变成为一个革命的人。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的农民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但民主主义,在数十年前,已有人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 ——《三民主义改造新国家》
材料四:“两年之中(1895—1897)所见所闻,殊多心得……乃采取民生主义。”“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的……统计英国的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孙中山选集》
材料五: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在1879年发表《进步与贫困》一书,认为土地是人类的公产,地租是不劳而获,人人应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因此人人都应该有使用土地的平等权利,土地被私人占有,这是社会贫困的主要根源。因此,他主张土地国有。但是他又认为采取没收地主土地的手段过于激烈,主张征收土地税。这样就能够刺激社会生产的发展,制止土地投机增加工人和农民的收入,以便实现“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形成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6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孙中山的思想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哪些思想精华?又运用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核?据此概括孙中山思想所体现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发展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美国一直对萨达姆怀恨在心,2003年3月,美英两国宣称已经掌握萨达姆政权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并以此为借口,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材料2、战后伊拉克的局势动荡不安,反美情绪高涨,各种恐怖和暴力事件不断发生,人民生活依然没有保障,许多基础经济设施被摧毁或是瘫痪,失业率超过60%。
材料3、伊拉克战后,美国对世界原料市场、世界资本和世界市场的控制有所加强,在全球经济的实力和影响都大大增强。
——《时代周报》
(1)材料1中提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的是什么?
(2)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破坏了哪些国际原则?
(3)根据材料2、3,说明伊拉克战争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良两种形式,在欧洲主要是“冷战”,在亚洲主要是“热战”。
(1)在亚洲它为什么采取“热战”方式?
(2)形成什么结果及其原因。
(3)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3年8月27~29日,举世瞩目的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首次六方会谈最大的成功是确认了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启动了和平解决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这次会谈为继续通过对话方式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奠定了基础,向着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以后的关于朝鲜半岛局势问题虽一波三折,但和平解决一直是主流得到共识。
(1)朝核的六方会谈指的是哪六方?
(2)首次六方会谈的成功举行说明了什么?
(3)首次朝核六方会谈是中国倡导并推动的,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首次六方会谈的成功有什么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继“9.11”事件之后,恐怖分子又相继在印尼巴厘岛、在西班牙马德里、在英国伦敦等制造了大规模恐怖袭击,一次次向无辜平民挥起了屠刀。
(1)材料一中提出的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20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概括当今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
材料2、当代几对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
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与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2)材料二说明了当今世界的什么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当代几对伙伴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与启迪。其中对经济与科技的影响也相当明显,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论述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