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外事活动是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礼物”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推行什么外交政策或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并回答这次握手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新时期中国外交作了重大调整,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刚刚过去的20世纪被认为是发展最快、情况最为复杂的世纪,而它对21世纪的影响 也正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知。许多国家政界、学术界人士以不同方式回顾这段历史Q但 是,由于历史观不同,人们有关20世纪史的结论又是大相径庭的。
1941年2月17日,美国《生活》杂志发行人亨利.卢斯在《生活》上发表题为“美国世 纪”的社论。关于什么是“美国世纪”的含义,卢斯解释道,它必须是让所有人都共享《人权 法案》,我们的《独立宣言》、我们的宪法、我们的优质的工业产品、我们的熟练技能。它必 须基于一种与自由和进步协调一致的自由企业制度。他说,最重要的是,“美国世纪”必须 坚决信奉伟大的美国理想,现在我们已成为把这种理想传遍世界的力量的源泉,等等。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世纪”说更加成了美国官方和许多人的信条。尽管自20世纪 70年代开始,美国国力开始相对下降,这种“美国世纪”说却始终没有止息。
——张宏毅《如何评价20世纪世界史?》
试评述20世纪史是“美国世纪”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在200 字以内。)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强 调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政的核心是宪法。宪政是实行了民主政治和法治原则,以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 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和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 宪)的政治行为的动作过程。
——季立东《“宪政即‘限政’思想”的思考》
材料二第三共和国宪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包容。这种包容令这部宪法成为法国寿命最长 的宪法,共和主义在实施这部宪法的过程中深入法国人心。虽然第三共和国宪法没有逻辑 严密的理论叙述和制度上的设计,但是它所彰显的协商民主和求同存异的精神为第三共和 国历届政府的施政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法国宪政制度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发展成熟。 ……从街垒到议会,1875年宪法的制定是在斗争与妥协中产生的,同时它给了法国人一个 政治色彩不浓、人民能自由发挥的政治环境。1875年宪法使得法国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 的过渡,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实现了共和国的繁荣,法国从此进入了黄金时代。尽管第 三共和国最终还是在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中衰落,但是1875年宪法的历史作用是目前任何 一部法国宪法所无法取代的,它吸收了托克维尔的民主精神和政治理念,在宪政实践的每 个环节都能从法国的民情出发,真正将因“革命”而“分裂”的法国重新统一了起来。
——贾程秀男《论托克维尔民主思想对法国近代宪政建设的影响》
材料三本来《临时约法》草案在拟定时,采用的是总统制,但是到1912年2月7曰参议院 开始审议《临时约法》草案时,却改为所谓的责任内阁制。对此,参与立法的当事人直隶省 参议员谷钟秀说:“各省联合之始,实有类于美利坚十三州联合,因其自然之势,宜建为联 邦国家,故采美之总统制。自临时政府成立后,感于南北统一之必要,宜建为单一国家,如 法兰西之集权政府,故采法之内阁制。”……正是因为总统人选发生变化,参议院才猝然决 定在约法中增设国务总理一职,企望通过这一变动,建立起所谓的责任内阁制。单从制度 层面来讲,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各有长短,很难说孰优孰劣。民国初年的政治精英们无论 作哪一种选择,都有可能使国家成功地走上宪政之路。但是前提是不违背基本的宪政原 理,政体制度必须体现多元的政治利益格局。
——任运通《宋教仁与民初制宪的政体选择》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主要欧美国家建立“宪政”的标志。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法国宪政形成演变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法之内阁制”的主要原因。与 材料二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有何特点?
(14分)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是什么?
(3)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根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所持观点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图书出版者将自己的小像印在书名页上,例如,明万历年间余象斗是建阳书林著名图书出版业者,他刊刻的《锲三台人芸窗汇爽万锦情林》一书,不仅出现“双峰堂余文台行梓”这样的书坊名,还有他的一幅像,即所谓《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图》,图中余仰止端坐案前,座旁一捧砚女婢,堂下一烹茶小童。
材料二 1876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创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科学类期刊--《格致汇编》。《格致汇编》在主编傅兰雅的主导下,大致通过四种途径在英国、美国、韩国、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流传。具体言之,它多次借中国参与世界博览会的机会,入藏美国与英国的博物馆、图书馆;通过来华使团的文化交流、图书采集活动而进入日本和韩国;通过基督教会的关系,由于传教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密切关注,而进入英国(后辗转澳大利亚)以及奥地利。《格致汇编》还曾在傅兰雅的主动出击下,得到英美多家科学杂志的宣传。
——赵中亚《晚清科学杂志<格致汇编>的异国流传》
材料三(《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年增加了5.1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2.3%,比2009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增幅为4.4%;报纸阅读率为66.8%,比2009年增加了8.5个百分点,增幅为14.6%;期刊阅读率为46.9%,比2009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增幅为2.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比2009年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
——吴娜《光明日报》2011年4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说明余象斗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致汇编》通过那四种途径在各国流传?《格致汇编》的异国之旅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中的国民阅读调查反映了什么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但在当时它至少解决了横亘在苏联前进道路上的两个最主要问题:一是生存,二是发展。
——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反思》
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置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
——郑易平龚成《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