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乙】高宗(即乾隆)巡幸至扬州,时江某为盐商纲总,承办一切供应。某日,高宗幸大虹园,至一处,顾左右曰:“此处颇似南海之琼岛春阴,惜无塔耳。”江闻之,亟以万金贿近侍,图塔状。既得图,乃鸠工庀材,一夜而成。次日,高宗又幸园,见塔巍然,大异之,以为伪也。即之,果砖石所成,询知其故,叹曰:“盐商之财力伟哉!”
注:大虹园毁于清末战乱,白塔尚存,即现今扬州瘦西湖白塔。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
①缘坡植牡丹、芍药( ) ②卧房槛外 ( )
③顾左右曰 ( ) ④既得图 ( )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以”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幽阴深邃奇 | B.俱以假山显 |
C.亟以万金贿近侍 | D.以为伪也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②江闻之,亟以万金贿近侍,图塔状。
【甲】【乙】两文所写内容都与园林建筑有关,但表现的主题不同,请说明。
【甲】
【乙】
《颜回好学》
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孔子哭之恸(tòng)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④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蚤:同“早”③恸:哀痛之至④鲁哀公:鲁国国君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人益亲益:更加 | B.不迁怒迁:转移 |
C.不贰过贰:重复 | D.今也则亡亡:死亡 |
请将“弟子孰为好学”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你从颜回身上得到什么启发?(3分)
《与朱元思书》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点词的意义。
⑴ 略无阙处阙:⑵ 自非亭午夜分亭午:
⑶ 沿溯阻绝沿:⑷ 属引凄异属: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 B.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
C.或王命急宣或凭或立,不一状 | D.其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请将文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文章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巨绅家将嫁女适:适逢 | B.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谕:告知 |
C.乃阴嘱吏目阴:阴谋 | D.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家设:假如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概括于成龙的性格特点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1) 阡陌交通阡陌:(2)便要还家要:
(3) 余人各复延其家延:(4) 便扶向路扶: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 B.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 |
C.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 D.遂与外人间寻向所志,遂迷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文通过虚拟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6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④怡然自乐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文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亦真亦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