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铬的化合物有毒,由于+6价Cr的强氧化性,其毒性是+3价Cr毒性的100倍。因此,必须对含铬的废水进行处理。目前研究和采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方法一、还原法:
(Ⅰ)在酸性介质中用FeSO4、NaHSO3等将+6价Cr还原成+3价Cr。具体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若在① 使FeSO4适当过量、空气适量,可产生具有磁性、组成类似于铁氧体(Fe3O4或FeO·Fe2O3)的复合氧化物(·yO)(注:X可以是分数),变废为宝。则控制空气适量的目的是                 ,使铁氧体分离出来较简便的方法是                         。假设处理含1 mol Cr2O72的废水至少需要加入10mol FeSO4·7H2O则复合氧化物(·yO)化学式是            
(Ⅱ)研究发现,用铁粉作还原剂不仅可以除去Cr6+,还能除去废水中的少量Mn2+,现研究铁屑用量和pH值对废水中铬、锰去除率的影响,
(3)取100mL废水于250 mL三角瓶中,调节pH值到规定值,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废铁屑.得到铁屑用量对铬和锰去除率的影响如下图1所示。则在pH一定时,废水中铁屑用量为   时锰、铬去除率最好
(4)取100mL废水于250 mL三角瓶中,加入规定量的铁粉,调成不同的pH值。得到pH值对铬和锰去除率的影响如下图2所示。则在铁屑用量一定时,废水pH=   时锰、铬去除率最好

方法二、电解法:将含+6价Cr的废水放入电解槽内,用铁作阳极,加入适量的氯化钠进行电解:阳极区生成的Fe2+和Cr2O72-发生反应,生成的Fe3+和Cr3在阴极区与OH结合生成Fe(OH)3和Cr(OH)3沉淀除去。
(5)写出此阴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                                  
(6)现用上法处理1×104 L含铬(+6价)78 mg / L的废水,电解时阳极物质消耗的质量至少为________kg。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完成以下填空:
(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B)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A)操作之前,如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用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滴定终点,判断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5)若称取一定量的KOH固体(含少量NaOH)配制标准溶液并用来滴定上述盐酸,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6)滴定结束后如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

甲醇是一种新型燃料,甲醇燃料电池即将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 2H2(g) CH3OH(g) △H1=-116 kJ·mol-1
(1)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又有利于提高CO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__。

A.随时将CH3OH与反应混合物分离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使用高效催化剂

(2)在容积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250℃、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右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请回答:

①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
②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在对应温度下CO(g)+ 2H2(g) CH3OH(g)的平衡常数 K=
(3)在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CO和H2投入10L的密闭容器中,5min时达到平衡,各物质的物质的浓度(mol•L-1)变化如下表所示:


0min
5min
10min
CO
0.1

0.05
H2
0.2

0.2
CH3OH
0
0.04
0.05

若5min~10min只改变了某一条件,所改变的条件是 ;且该条件所改变的量是

银是一种贵金属,古代常用于制造钱币及装饰器皿,现代在电池和照明器材等领域亦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久存的银制器皿表面会变黑,失去银白色的光泽,原因是
A.Ag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银
B.Ag与空气中的含硫化合物反应生成硫化银
C.Ag与空气中氧及含硫化合物反应生成硫化银
(2)已知Ksp(AgCl)=1.8×10-10,若向50mL 0.018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mL 0.020mol·L-1的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的Ag+的浓度为 mol·L-1,pH为
(3)AgNO3溶液光照易分解,生成Ag和红棕色气体等物质,其光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如图下所示原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

温度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c(OH-)=10-b mol/L,已知a+b=1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2)该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该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 mol/L。
(3)给该NaOH溶液加热,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该温度下若a=8,要中和该NaOH溶液500 mL,需pH=2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mL。

已知铁生锈的过程为:Fe → Fe(OH)2 → Fe(OH)3 → Fe2O3·xH2O。又知草酸(H2C2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 + CO2↑ + H2O。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两种不同生锈铁片的组成(设只含有铁和Fe2O3·xH2O),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1)甲同学利用草酸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和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其中一种锈铁的组成。

主要操作为:取锈铁样品12.6 g置于装置C的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8.4 g,装置D增重8.4 g。
①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是
②根据以上数据能否测定出锈铁的组成?答: (填“能”或“不能”)。
③该装置还存在的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2)乙同学将生锈铁片溶于过量稀硫酸,检验所得溶液中是否存在Fe2+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3)乙同学在甲同学装置的基础上将装置D换成装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E,此装置图略),经改进后,重新按甲同学的操作和样品取用量进行实验,若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仍为8.4 g,而装置E增重1.8 g,则x = ;m(Fe)︰m (Fe2O3·xH2O)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