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凸显出的群众最为关心的就是涉及收入分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分。报告中将对群众最为关心的“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做了明确规定,“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农民,困难群众,企业退休职工,工薪阶层最低收入者,一向最为关注的企业退休职工将得到合理提资,他们的问题将初步得到解决,处于贫困阶层的下岗职工将得到不同方面的扶助,国家重点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缩小他们与高收入者的差距。农民从种粮,从优惠政策,从加大补助,加大技术援助,加大医疗、低保投入方面提高他们的收入。
(1)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调整收入分配的必要性。
(2)从经济制度和体制上看,怎样才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国家安排4万亿财政资金,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国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支持能够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的项目,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产生,引导和改善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1)我国所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属于何种类型的财政政策?(2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财政的作用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9分)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也是“十二五”规划追求的目标。
“国富”到“民富”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正义。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分)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至18日,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人们因此熟悉了“低碳”这一概念。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提出了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减缓和适应并重、公约和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转让、全民参与和广泛国际合作六项基本原则。
材料二:“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低碳世博”、“低碳生活”的口号,尚不为人们熟知的低碳理念,借世博之契机,悄然融入城市生活。各地中小学生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低碳环保,让生活更美好”的调查活动、倡议活动、实践活动。2010年,我校劳技课内容之一就是低碳理念指导下的自制台灯,涌现出了一批很有创意的产品,旧台历、方便面碗、布艺制成的台灯既美观实用,又向我们传播了低碳理念,展示了低碳生活。2010年,江苏高考更是以‘绿色生活’为题……可见“低碳”与我们中学生息息相关。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提高减碳意识,积极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提出的基本原则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原理谈谈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打造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专著中,尖锐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某高一同学颜某暑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计划,下表是他暑期的主要安排及其实际效果。
“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张表格:
1)体悟生活观点,把与之相匹配的哲学观点的序号填在序号栏内。
2)关注生活情境,找出能正确解读生活情境的哲学道理,并将选项填入序号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