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选自《滑稽列传》,有删改)
下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赍金百斤,车马十駟赍:赠送
B.徒揭空笼,造诈成辞揭:举着
C.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即:如果
D.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陛:台阶

下列各项直接表现淳于髡和优旃 “滑稽多辩”的一组是:( )
①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②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③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④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⑤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      ⑥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A.③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⑥

根据选文,下列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列传》,是《史记》中专为滑稽人物所作的传。滑稽,指语言流利,善于用反语,辩解敏捷,没有阻难。我们学过的《西门豹治邺》就选自此传。
B.本文记叙淳于髡用隐语向齐王进谏,让齐威王增加给予赵的礼物,求得援兵击退楚国,充分表现出他的机智和才华。
C.淳于髡和优旃虽然出身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司马迁满怀感慨地歌颂了他们:“岂不亦伟哉!”
D.淳于髡、优旃二人虽然都以善谏为长,但是二人语言风格并不相同:淳于髡之言,人主听之可能皱眉而从;优旃之言,人主闻之可能是大笑不止而心嘉许之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
(2)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日:"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日:"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日:"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日:"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乱而继迁 我,必败 薄:轻视
B. 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 继迁兵相随 属:连接
D. 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A
B
C
D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 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 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 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译文: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译文: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壹切便宜从事。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注]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赏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两,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数日壹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楬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发取其尸。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常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督大奸猾。三辅吏民甚畏之。
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赏四子皆至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
(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令辟:砖块。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安中奸猾浸多浸:逐渐。

B.

悉籍记之籍:凭借。

C.

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内:里面。

D.

赏所置其魁宿置:放置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以郡更察廉为楼烦长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

久之乃得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

得赤丸者斩武吏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疾病且死不出,火且尽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尹赏是钜鹿杨氏人,经过考核合格而担任了楼烦长,后来又担任过几个县的县令,曾经因为对罪犯残忍暴虐而被免官。

B.

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

C.

南山一带盗贼蜂起,尹赏又被起用为右辅都尉,后来调任执金吾,督察非常奸诈狡猾的人,三辅官吏民众特别害怕他。

D.

尹赏在病危时用自己一生做官的经历告诫儿子们,儿子们听从父亲的话,他们为官崇尚威严,赢得了善于治理的名声。

4.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译文:
(2)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
译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1~2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 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 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 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

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周维城传(清)
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驰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诚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 ③脱:偶尔 ④嘿(mò):悄悄地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 未及 稿 属:撰写 B. 为余言周维城事甚 具:完备
C. 遂大困, 死富阳 寻:不久 D. 挟三百金之富阳 贾:商人
2.

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① 引父足怀中以卧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
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⑤丰急令如故藏,诚勿言⑥拯一人者一金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落。
B. 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 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 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杜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译: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

译: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问题。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
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甚者至以为非仲达 敌:敌人
B. 故常 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C. 仲达出兵 之 拒:抵御
D. 夫军无 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 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4.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 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 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 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译文: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译文: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