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A.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 B.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
C.1907年英俄缔结协约 | D.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 |
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南京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毛泽东认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干部。”(《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51页)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突出的是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 B.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价值 |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
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
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据此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是
A.西方文明的冲击 | 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
C.民族工业的发展 | D.“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