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完成小题。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1)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2)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掬(3)顶毛,口齕(4)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②啻:仅仅,只有③掬:这里是“抓”的意思。
④齕:咬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驴不胜怒,(2)习其声
(3)猫蹲    (4)蹲地上
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则至无可用启扉急视,鼠首已嚼碎矣
B.然往来视之后知猫之避
C.者觉无异能以为是无能为
D.其断喉非怯也,待惰也

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甲乙两文刻画虎、猫这两个形象时,相同点是都主要采用了描写方法,不同点是甲文还描写了虎的,乙文则没有。
乙文猫鼠大战中,猫采用了的战术,战胜了凶猛的鼠。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真不知马也 B.简桃核修狭者为以手拂
C.为字共三十奇字素无备者 D.人五其印予群从所得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桃核修狭者:
(2)     用之
(3)用讫再令药熔:
甲文中有一个表示评价和赞美的句子,写出并翻译。(3分)
(甲)文:
译文:
乙文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五个步骤,它们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的字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2分 )
A 以火熔药 B 用药物蒙盖铁板 C 按平版面 D 设置铁板E 排列字印

甲文中提到的微雕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3分)
乙文为了说明活字印刷“活”的特征,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主要用了
等说明方法。

《后出师表》选段
夫难平①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②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③,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注:①平,通“评”,评判,判断。②拊,拍。③蹉跌,跌交,比喻失败。)
写出与例句(例句:凡事如,难可逆见)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夫难者,事也。 B.必先其心志 C.所以动心忍性 D.益其所不能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文中哪句话与《出师表》中“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依据选文以及你对诸葛亮的了解,请简要的评说一下诸葛亮其人。(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划线词解释
(1)小惠未____________(2)小大之_____________
选择划线词意思相同的的一组()

A.肉食者,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 B.十年春,齐师竹取道,下见小谭
C.牺牲玉帛,弗敢也既冠,益慕圣贤之道 D.衣食所,弗敢专也能辨我是雄雌

句子翻译: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理解填空: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解释,在___________(四字)之时进军,故克之;在敌军___________(四字)之时,逐之。

不爱古玩
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将以献吕文穆公。公曰:“我面不及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之镜乎?”不用。
孙之翰,人与一砚,直三十千,云:“此石呵之则水流。”翰曰:“一日呵得一担水,只直三文钱,何须此重价!”
语似俗实达。推广此意,则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选自《古今笑》)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用照二百里之镜(怎么) B.三十千(通“值”)
C.语似俗实(通晓,含义深刻) D.饱之需(全)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将以献吕文穆公

A.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必以分人 C.必为有窃疾矣 D.何陋之有

有人说文中吕文穆、孙之翰不识宝,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说理由。
最后一节的议论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